
阑额
造阑额之制:广加材一倍,厚减广三分之一,长随间广,两头至柱心。入柱卯减厚之半,两肩各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八分。如不用补间铺作,即厚取广之半。
——《营造法式》
阑额是大木作中重要的水平构件,用在檐柱柱头之上,主要起到拉结左右檐柱的作用,防止柱头侧移,增强柱框架构的整体性。当使用补间铺作时,补间铺作施于阑额之上(若有普拍枋则在普拍枋之上),此时阑额还起到承重的作用。






阑额的高度为二材,也就是30分°。厚度比高度少1/3材,也就是2/3材,即厚20分°。长度随每间的宽度决定。在不使用补间铺作时,阑额上无载荷,因此厚度可以更小一些,为高度的一半,即15分°。
阑额两头对齐柱心出榫,通过榫卯的方式与柱头连接,入柱卯的深度为阑额厚度的一半,也就是10分°。
阑额的两头通过卷杀将末端过度到卯口宽度,卷杀共四瓣,每瓣长8分°。

阑额与柱头连接使用的榫卯方式有多种,有使用直榫入卯的,有使用燕尾榫的,还有《法式》中图示绘制的梁柱镊口鼓卯和梁柱鼓卯两种方式。直榫入卯无法形成拉结,容易松脱,不够牢固。燕尾榫有较好的拉结效果,且加工简单,但榫根部较窄,强度不高。镊口鼓卯和鼓卯都有较好的拉结效果,但做法比较复杂,类似直榫和燕尾榫的结合。

《营造法式》中阑额到角柱是没有出头的,但在现存建筑实例中是有榫头出柱的。若要出柱,角柱上两阑额是需要榫卯相扣的,能有效防止角柱榫卯松动托榫,这对柱框整体结构牢固度是有帮助的。
由额
凡由额,施于阑额之下,广减阑额二分至三分。(出卯卷杀并同阑额法)如有副阶,即于峻脚椽下安之;如无副阶,即随宜加减,令高下得中。(若副阶额下,即不须用)
——《营造法式》
由额是联系构件,用在阑额之下。由额的高度比阑额少2分°至3分°,即高27分°至28分°。由额的出卯和卷杀同阑额是一样的,但是其厚度《法式》并没有说明。根据‘出卯、卷杀并同阑额法’的描述,推断阑额应该厚度也是比高少1/3,也就是高的2/3。如果按高27分°算,则厚度为18分°。在梁思成的《大木作制作图样》中,标注由额厚18分°。
由额安装在阑额之下,但是同阑额之间相距多远《法式》也没有具体说明,只是“即随宜加减,令高下得中”。
如果有副阶的话,副阶檐柱额下不用由额,而是将由额安装在殿身檐柱副阶峻脚椽之下。
























参考书籍:
《〈营造法式〉注释(卷上)》,梁思成
《〈营造法式〉解读 第3版》, 潘谷西、何建中
《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研究》,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