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唐宋辽金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相关知识

大木作-替木、卷杀

替木又叫柎,通常用于单枓、令栱、重栱之上,上承撩风槫或撩檐枋的短木。替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器,明清之后很少使用。 卷杀是将木构件端部做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得构件端部丰富柔和。卷杀在古建筑中应用广泛,柱头、栱头、替木两端、梁栿等都有使用。

石作-柱础

柱础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在《营造法式》中归类为石作。柱础承受由柱传递下来的整个木架构和屋顶重量,并传导到地基。除了承重和增加受力面积防止地面塌陷之外,柱础还起到将柱脚抬离地面以防止柱脚受潮腐朽,以及一定的装饰作用。
三等材-柱-封面

大木作-柱(一)

柱作为木架构的核心结构,支撑梁架和屋顶的重量,将载荷传导到柱础和地基。结合梁、额、枋等构件,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同时通过不同的柱网布局,划分不同的室内空间。

大木作-枓-栌枓

栌枓为铺坐最下层的枓,安装在柱头之上,主要承载铺作层和屋盖层重量,并传递给柱网。(宋以前栌枓通常直接安放在柱头之上,宋及以后在柱头和阑额之上增加普拍枋,栌枓则安装在普拍枋之上,这一特征通常也可作为断代标志)

材分制-“以材为祖”

通过对木材截面的宽高比和具体尺寸进行规定和分级,将木材截面宽高按固定比例分为一定份数,并以一份为基本单位计算木构件各尺寸,以此来统一并规范木构件尺寸,方便计算功限。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