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建筑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网站

以唐宋辽金时期大木作为主,基于《营造法式》以及各地木结构建筑遗存

结合图片和三维模型学习这一时期大木作相关知识,感受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工程和艺术之美

南禅寺大殿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

重建于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

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架椽)

广仁王庙殿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龙泉村

重建于约公元831-840年(唐文宗开成年间)

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架椽)

佛光寺东大殿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山中台顶东南坡

重建于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

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

2025-03-31

大木作-额-阑额、由额

月石MoonStone
阑额是大木作中重要的水平构件,用在檐柱柱头之上,主要起到拉结左右檐柱的作用,防止柱头侧移,增强柱框架构的整体性。 由额是联系构件,用在阑额之下。
2025-03-31
2025-03-15

大木作-柱-侧脚生起

月石MoonStone
侧脚:檐柱柱脚微微向外伸出,使柱整体向建筑内侧倾斜,称作侧脚。侧脚的使用可以形成房屋梁架框架底盘略大,柱顶盘略小的形式,在承受铺作和屋顶重量时形成向内挤压的力,使得梁架结构更稳定。 生起:檐柱从平柱到角柱逐渐生起增高称为生起,其中当心间两柱称为平柱。檐柱生起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还能使建筑的檐口呈现出柔和优美的曲线。
2025-03-15
2025-02-17

营造尺计算器

月石MoonStone

最近为了方便建模,使用python和AI工具编写了一个营造尺计算器。 在古建筑建模过程中,设计到多种单位体系。一个是目前使用的公制单位,主要是厘米、米;一个是营造尺中的营造单位,主要是尺、寸、分、厘;…

2025-02-17

《营造法式》

作者:李诫 简介:‌‌《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该书成书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全书共36卷,357篇,分为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部分。‌

《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

作者:梁思成 简介:《梁思成注释》是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基于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厚理解和丰富实践经验,对北宋时期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营造法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学术力作。

《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简介: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一部权威且系统的学术著作,该书通过详尽的历史文献梳理与实地调查,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上古至民国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木构、砖石、宫殿、寺庙等多种建筑类型的特征与技术要点,并总结了各时代建筑的主要风格与成就,为学术界及公众提供了了解和研究中国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

《<营造法式>解读》

作者:潘谷西、何建中 简介:《解读》是潘谷西和何建中两位学者历经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的全面解读。该书通过结合现存古建实例、考古发现以及区域间文化与技术传播的成果,对《营造法式》所录的13个工种进行了系统研究。

《何谓良材:山西南部早期建筑大木作选材与加工》

作者:彭明浩 简介:‌‌作者从木材视角出发,结合古建修缮经验、树种材性分析、树种显微检测,对山西南部地区唐宋金元木构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分析。同时通过大量建筑实例,对常见大木作构件加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我们提供了从材料和加工的角度重新认识古建筑的新视角。

《唐风建筑营造》

作者:李百进 简介:‌‌作者对“唐代建筑”和“唐时代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较多的唐风建筑遗构调研和唐宫复原研究设计资料,从壁画启示、遗构调研、复原研究、东瀛唐样、构架探微、斗棋解析、细部构造、设计要点、设计实例、装饰纹样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图样。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编著: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简介: “佛光寺东大殿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木结构的勘察只是这一保护工作的一个基础步骤,我们希望通过对此勘察报告的出版,有助于对其文物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对其结构现状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保护设计,也有助于对唐代建筑的研究。”
滚动至顶部